2010-01-13

壮士断腕,义无再辱

 
 

Sent to you by l5g via Google Reader:

 
 

via 玩聚SR|最佳 by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on 1/13/10

玩聚SR还知道: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发表于2010-01-14 02:28:55

一、

大约24小时之前,Google在官方网志上,发表了一个震撼性的声明,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These attacks and the surveillance they have uncovered--combined with the attempts over the past year to further limit free speech on the web--have led us to conclude that we should review the feasibility of our business operations in China.

"(中国)对Gmail的攻击,对电子邮件的监视,以及过去一年来,不断升级的对互联网上自由言论的控制,使得我们最终决定,重新评估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可能性。

We have decided we are no longer willing to continue censoring our results on Google.cn, and so over the next few weeks we will be discussing wi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basis on which we could operate an unfiltered search engine within the law, if at all.

我们决定,不再审查Google.cn的内容。未来几周中,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将与中国政府讨论,如何才能合法地在中国运营一个不受审查的搜索引擎。

We recognize that this may well mean having to shut down Google.cn, and potentially our offices in China.

我们明白,这很可能意味着Google.cn将被关闭,以及我们在北京的分公司的消失。"

就算太阳从西边升起,中国政府也不会同意"在中国运营一个不受审查的搜索引擎",所以Google事实上已经正式放弃了中国业务。

二、

下面是我对这个事件的一些感想。

首先,我要说,这是一个勇敢得难以置信的决定!

1)这样做羞辱了中国政府,所以Google未来肯定会遭到巨大的报复。

2)Google因此放弃了中国市场的巨额利润,很可能潜在高达几十亿美元。

3)一旦这样离开,只要中国政治体制不发生变化,Google就永远别想再回来了。

要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天平的一端是巨大的利益引诱和打击报复的威胁,另一端则仅仅是一个"不做恶"的信念。"坚持信念"(Keep Faith)说起来容易,但是有几个人真正能够做到?对于全世界99%的公司来说,这只不过是一句宣传口号,没人当真,用一句"遵守当地法律",就可以应付过去了。但是对于Google,"不做恶"简直成了它的传记标题。

它以巨大的勇气,做出这个决定,宁可断其一臂,也不肯同流合污、苟且偷生。这是对全世界理想主义者和热爱自由的人们的巨大鼓舞,这也是对全世界专制独裁政府及其帮凶的一个警告:金钱和暴政并非无所不能,休想征服那些自由和高贵的灵魂。Google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它确实是一家巨人般的公司,必将作为人类的光荣,永载史册。

三、

其次,我要说,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请想一想,你可以和绑匪做交易吗?你把400万美元的赎金,空投给索马里海盗,你从此就安全了吗?绝不会的。那些匪徒只会变本加厉,进一步加害你,因为他们尝到了甜头。更何况,道义和法律在他们眼里视同草芥,寄希望于他们遵守交易约定,是不是太天真了?

就算Google同意中国政府的要求,对网站内容进行自我约束和审查,过滤所有敏感内容和关键词,中国政府就会放过Google吗?绝不会的。他们会变本加厉,提出更多的要求,比如要求查看访问日志和源代码。只要他们对你不是百分之百的控制,就不会放过你。

面对这样的要求,是不能做出让步的。因为只要让了一步,以后就没完没了,最终损失更大。上个世纪30年代,英国和法国为了避免同德国开战,先是默认了希特勒并吞奥地利,后来又同意希特勒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直到希特勒进攻波兰,才恍然大悟不能和此人做交易,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纵容希特勒的结果就是,法国整个沦陷,英国伤亡了100万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Google想要在当前的中国开展业务,"不做恶"是不可能的。即使你自己不想干坏事,也会有人找上门来逼着你干。如果Google想要保住自己的名誉,退出中国市场就是唯一的选择。

正是因为这个理由,半年前,国家有关部门以"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为借口,对Google施压时,我就建议Google退出中国市场了: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An honourable death is better than a disgraceful life)。……Google公司如果真的退出中国,毫无疑问会遭受巨大商业利益的损失。但是与魔鬼合作,为了金钱,出卖灵魂,损失更大。"

四、

再次,我要说,Google反正已经退出中国了,请你再为中国人民做几件好事。

请把你在中国受到的待遇、你经历的网络审查、你遭受的网络攻击、中国网监部门的运作方式和组织架构、中国网络关键词列表,通通一五一十地公诸于世。让全世界看看,这个国家正在发生什么事,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怎样的制度之下,有怎样一堵大墙在限制他们的自由。

请你向美国政府提出要求,要求后者出面,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投诉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以清除有害信息为借口,保护国内市场,限制外国公司进入,不许它们向中国居民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干扰了正常的国际服务贸易。美国政府应该请求国际贸易组织对中国进行制裁,要求中国在限期内开放国内的互联网市场。

五、

最后,Google即将退出中国,未来会怎样?

我想是时候了,我们要做好不再能访问Google的准备了,甚至要做好不再能使用互联网的心理准备了。过去半年中,新疆人的生活中就没有互联网。既然新疆人可以被过上这种生活,中国其他部分的人当然也有这种可能。

曾几何时,我觉得Google就是我的水和空气,没有Google,我不知道怎么活。但是,当这一天真的就要来临时,我反而坦然了,不再觉得没有互联网的生活不能接受了。

为什么我觉得互联网可以没有呢?因为我想明白了一件事。这个国家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个人的前途已经谈不上了。不管有没有互联网,个人在这个国家里都是没有前途的。你建设国家的理想,被专制制度挡在门外;你幸福生活的梦想,被高涨的房价和稀薄的社会保障碾得粉碎;你赚钱发家的愿望,被各种罗网束缚,每前进一步,你就要做一次妥协,出卖一点灵魂。等到你快要走到终点的时候,你的灵魂也出卖得差不多了,变成和监视你的人一样的生物了。

一个人没有了前途,你说除了消磨时光,上网还有什么意义呢?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个人的前途不在于上网,而在于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的政治制度不变化,个人不会有前途。生活在5000年来最严密的政府统治之下,真是个人的极大不幸。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就是被政治糟蹋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和充沛的创造力,完全被约束,在政治制度的束缚中白白消耗殆尽,无可奈何地看着自己的人生变成一片废墟。所以,我们可以不用Google,可以不上网,但是不能放弃要求政治制度改变的抗争。

而且,我要再说一次,中国目前的局势,实际上不是变得更悲观了,而是变得更乐观了。这个国家的国内矛盾正在加速升级,局势正在加速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对政府不满的人越来越多,而政府能够动用的力量越来越小。同时,通货膨胀和金融资产价格暴跌,都是马上就要开始的事情。天怒人怨,且看明朝。

六、

隋朝的时候,隋军讨伐南朝,檄文中说:"毒蛇螫手,壮士断腕,岂不惜其肌骨?所存者大也。"

1927年,王国维先生跳入昆明湖自杀,遗嘱中说:"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如果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都不堪羞辱,被迫断臂求生,试问还有什么人能忍受这种环境?如果一个人不堪忍受,甚至到了愿意砍手、愿意跳湖的地步,试问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如果你把别人都逼成了这样,试问你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七、

Google退出中国市场,只是一个大事件的开始,而不是结束。让我们耐心等待,看历史站在谁的一边。

(完)

玩聚SR 是一个追踪各种社会化媒体,实时发现IT人都在分享和推荐什么的工具。点击阅读科技频道热文。
手机请登录移动版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2010-01-11

GFW对于私人邮件通信的审查

 
 

Sent to you by l5g via Google Reader:

 
 

via GFW BLOG by GFW Blog on 1/10/10

非常感谢热心网友赐稿!热烈欢迎大家向我们投稿,投稿信箱地址:chinagfwblog(at)gmail.com

作者:wzyboy  来源:http://wzyboy.blogspot.com/2010/01/gfw.html

我的Gmail设置了自动转发到139信箱,这样就可以以手机短信的形式收取Gmail的新邮件提醒。长久以来一直是这样,未觉不妥,前几天突然发现有些 信件会收到多个短信提醒,觉得很奇怪,就登录了139邮箱查看,结果发现,有些邮件会重复收到20次之多,这20封邮件的内容完全相同,并且发送时间都是 相同的,只不过是接收时间不同而已。联想到以前有人用Gmail和QQ邮箱之间互发敏感字邮件做实验,我推断的原因是这样的:



Gmail是一个认真负责的邮箱,会尽力保证你的邮件准确到达对方邮箱。如果第一次投递未被对方接收,它会返回你一个WARNING,告诉你你的邮件 被"Delay"了,也就是延迟了,它会过一会儿继续尝试投递,投递数次之后,如果一直未被对方接收,就会返回一个通知邮件,告诉你你的邮件投 递"Failure"了。我在Gmail里设置了转发之后,默认除了Groups里的邮件,都会被X-Forward到139,这其中就会接收审查。


如果说过去还没有足够的证据的话,那么我现在有这样的证据了:


这是以前我给《零八宪章》的签名,它被阻断了,见下:




————————————我是分隔线————————————————

零八宪章签名






Trash

X








Reply



Mail Delivery Subsystem

to me
show details Jan 9 (1 day ago)


English

>
Chinese

Translate message
This is a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Delivery Status Notification (这是一封自动生成的投递状态通知)


THIS IS A WARNING MESSAGE ONLY. (这只是一个警告信息)


YOU DO NOT NEED TO RESEND YOUR MESSAGE. (你不需要重新寄送你的邮件)


Delivery to the following recipient has been delayed: (投递到下列收件人的邮件被延迟了)


150XXXXXXX@139.com


Message will be retried for 2 more day(s) (此邮件将在接下来的两天内继续尝试投递)


Technical details of temporary failure: (关于这个临时性错误的技术信息是)
Unspecified Error (SENT_MESSAGE):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 (发送信息时遇到不可预料的错误:连接被重置)













——————————————我也是分隔线————————————————




在 尝试投递了多次之后,Gmail最终放弃了投递,认为已经投递失败了。但其实,那些邮件只不过被审查系统阻隔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还是会被投递到139, 所以导致了139里收到了20封相同的邮件(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又收到一封),如图(PS:139邮箱貌似是IE Only的,汗):


charter08-mail-delay




那是不是审查系统只会审查那些包含特定收件人(比如2008xianzhang2008@inbox.com )的邮件呢?不是这样的。我刚才看了一下,只要是含有敏感字的邮件都会被审查,请看:




这是一封私人邮件,是我写给我同学的,那位同学刚刚注册了twitter,我在给他推荐一些比较有名的推友:




————————————————我是分隔线————————————————




Message-ID: <c81a04af0912312146h7a61dce0i30396bdef672cac6@mail.gmail.com>
Subject: =?GB2312?B?UmU6IL/JxcK1xEdyYXZpdHk=?=
From: Zhuo Wang
To: wzyboy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base64


为什么在图书馆里会发生ERROR:-36


On 1/1/10, wzyboy wrote:
写推?不知道…没用过。那个API应该是调用次数吧,我听别人说过,似乎是越高越好。
我建议你Fo点人:
@guao 半人半机器人。播报谷奥博客上的新消息以及关于Google的新闻
@rtmeme 机器人,偶尔具有人的意识。会自动统计中文推特用户锐推最多的推。如果被它锐推了你的推,说明你的那条推很精彩。我被推过一次。这是一种荣誉啊。
@CMCCSH 和 @CUGSM 这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两个非官方帐号,人类。两人是相应公司的员工,热情。两人有时会针尖对麦芒。
@xream 无锡人。原天一中学少年班。目前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你可以在他的lists里找到更多的无锡人。
@helloell 气质美女。目前就读于Swansea, the UK的某大学。
@onlyswan 推特红人,人气极旺。加拿大籍华人,目前就读于上海某大学,本科。人妻。尺度开放而不放荡,好色。兔子说不建议你Fo她,防止你被带坏。
@newsinchina 无私奉献的推特教牧师,热情,精力充沛。
@lianyue 推特中文圈里Foer最多的人,对事件有独特见解。
@aiww 艾未未。著名维权人士,持不同政见者。
@ranyunfei 冉云飞。同上。
@fzhenghu 冯正虎。维权人士。详情可点击他的Link查看,是一个字很多、图片很多的Docs文档。




以上这些是我能想起来的一些人。你可以在我的Friends里翻翻,找到更多的人。





————————————我又是分隔线————————————————




只是在邮件中提到了一些敏感的人名,导致这封邮件被投递失败了。


此外,我翻看了一下近期其它被延迟的的邮件,这些邮件大都是我和我同学的通信。整理了一个列表如下:




我眼中的2009年中国10大网事
中国网络封锁和监控简史
Google Alert - Ubuntu 9.10
[微软快速成长型企业资讯快报] - 快来免费索取限量 Office 2010 试用光盘!
十二棵橡樹: 关于Google的hosts以及如何使用IPv6
自由门怎么用在Chrome上?
可怕的Gravity
[快速成长型企业快报特惠专刊] - 新年新希望,Office 2010 抢先送惊喜!
Springboard Series Insider: Volume 2, No. 1
零八宪章签名




从 这些邮件的标题可以看出,不仅是含有政治敏感字的邮件会被审查,一些仅仅是与GFW擦边的邮件也会被审查。比如上面这个列表中第一封邮件《我眼中的 2009年10大网事》是我从Google Reader里发往自已邮箱的。这篇文章最早是 @jason5ng32 (著名博主伍嘉贤)在"可能吧"(kengnengba.com)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到了一些上级主管部门不愿看到的内容,现在原文已经被强制删除了。




GFW 真的已经发展到审查所有私人邮件的程度了,只要你或你的朋友中的一方使用了国内的邮箱,就会受到审查,把你们的通信内容全部看个遍。以前在 cnBeta.com上曾经有人报道过此事,后来那篇文章被删除了。现在我也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了,写了这篇文章,发表在Blogspot上,不会被删 除了。


由此也提醒大家,不要以为用了Gmail就很安全了,相信很多Gmail用户都和我一样设置了自由转发到139,此时千万要记得139是国内的邮箱!




-----
wzyboy
Blog: http://wzyboy.info
Twitter: @wzyboy
GV: 1(734)931-0***

敬请订阅我们:http://feeds2.feedburner.com/chinagfwblog,在twitter跟随我们:http://twitter.com/cdt。翻墙工具介绍和下载: 推客浏览器(http://twitbrowser.net/blog/),http://www.sesawe.org/和http://www.sesawwe.net/。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做数学一定要是天才吗?

 
 

Sent to you by l5g via Google Reader:

 
 

via 玩聚SR|最佳 by 阅微堂 on 1/9/10

玩聚SR还知道:
鸡东啊,原来老陶也是刻苦出来的,而不是电视小说上描写的那种对于任何复杂难解的问题瞬间就能找到灵感、看一遍就全懂全会的。那种高智商可以大幅削减刻苦程度的论调,看来都被想象出来的,而不是高智商者本身的体验。
阅微堂发表于2010-01-10 10:44:55

下面是中国天津南开大学数学博士生Xiaochuan Liu翻译的陶哲轩的文章《做数学一定要是天才吗?》。陶老大自然是给出了否认的回答(否则会被骂死),但是这个问题呢,陶哲轩眼里的天才的定义可能不一样,他写这种文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中文地址:做数学一定要是天才吗? (译自 陶哲轩 博客)

英文原文:Does one have to be a genius to do maths?

鉴于中文翻译的文章位于wordpress.com上,随时可能从中国大陆消失,复制到下面:

做数学一定要是天才吗?

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一个大写的:!为了达到对数学有一个良好的,有意义的贡献的目的,人们必须要刻苦努力;学好自己的领域,掌握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和工具;多问问题;多与其他数学工作者交流;要对数学有个宏观的把握。当然,一定水平的才智,耐心的要求,以及心智上的成熟性是必须的。但是,数学工作者绝不需要什么神奇的"天才"的基因,什么天生的洞察能力;不需要什么超自然的能力使自己总有灵感去出人意料的解决难题。

大众对数学家的形象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这些人似乎都使孤单离群的(甚至有一点疯癫)天才。他们不去关注其他同行的工作,不按常规的方式思考。他们总是能够获得无法解释的灵感(或者经过痛苦的挣扎之后突然获得),然后在所有的专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在某个重大的问题上取得了突破的进展。这样浪漫的形象真够吸引人的,可是至少在现代数学学科中,这样的人或事是基本没有的。在数学中,我们的确有很多惊人的结论,深刻的定理,但是那都是经过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的积累,在很多优秀的或者伟大的数学家的努力之下一点一点得到的。每次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理解加深的确都很不平凡,有些甚至是非常的出人意料。但尽管如此,这些成就也无不例外的建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并不是全新的。(例如,Wiles 解决费马最后定理的工作,或者Perelman 解决庞加莱猜想的工作。)

今天的数学就是这样:一些直觉,大量文献,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在大量连续不断的刻苦的工作中慢慢的积累,缓缓的进展。事实上,我甚至觉得现实中的情况比前述浪漫的假说更令我满足,尽管我当年做学生的时候,也曾经以为数学的发展主要是靠少数的天才和一些神秘的灵感。其实,这种"天才的神话"是有其缺陷的,因为没有人能够定期的产生灵感,甚至都不能保证每次产生的这些个灵感的正确性(如果有人宣称能够做到这些,我建议要持怀疑态度)。相信灵感还会产生一些问题:一些人会过度的把自己投入到大问题中;人们本应自己的工作和所用的工具有合理的怀疑,但是上述态度却使某些人对这种怀疑渐渐丧失;还有一些人在数学上极端不自信,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

当然了, 如果我们不使用"天才"这样极端的词汇,我们会发现在很多时候,一些数学家比其他人会反应更快一些,会更有经验,会更有效率,会更仔细,甚至更有创造性。但是,并不是这些所谓的"最好"的数学家才应该做数学。这其实是一种关于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的很普遍的错误观念。有意义的数学科研的领域极其广大,决不是一些所谓的"最好"的数学家能够完成的任务,而且有的时候你所拥有的一些的想法和工具会弥补一些优秀的数学家的错误,而且这些个优秀的数学家们也会在某些数学研究过程中暴露出弱点。只要你受过教育,拥有热情,再加上些许才智,一定会有某个数学的方面会等着你做出重要的,奠基性的工作。这些也许不是数学里最光彩照人的地方,但是却是最健康的部分。往往一些现在看来枯燥无用的领域,在将来会比一些看上去很漂亮的方向更加有意义。而且,应该先在一个领域中做一些不那么光彩照人的工作,直到有机会和能力之时,再去解决那些重大的难题。看看那些伟大的数学家们早期的论文,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了。

有的时候,大量的灵感和才智反而对长期的数学发展有害,试想如果在早期问题解决的太容易,一个人可能就不会刻苦努力,不会问一些"傻"的问题,不会尝试去扩展自己的领域,这样迟早造成灵感的枯竭。而且,如果一个人习惯了不大费时费力的小聪明,他就不能拥有解决真正困难的大问题所需要耐心,和坚韧的性格。聪明才智自然重要,但是如何发展和培养显然更加的重要。

要记着,专业做数学不是一项运动比赛。做数学的目的不是得多少的分数,获得多少个奖项。做数学其实是为了理解数学,为自己,也为学生和同事,最终要为她的发展和应用做出贡献。为了这个任务,她真的需要所有人的共同拼搏!

注:刚写第一段的时候,本来想写"坐着说话不腰疼",后来想着有些不对劲,网上一查,果然应该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对应的是"跪坐着说话腰疼",出处为

以前也有坐的动作,但不是我们现代坐在沙发上舒适地坐,而是双腿近乎跪着,然后屁股撂在脚后跟上,有点日本电视剧里出现的女子坐的神态,坐久了,重心向下,会腰疼的。所以相比坐着说话还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据说典故(信可,不信也可):话说孝公宠臣景监将商鞅(卫鞅)引荐给秦孝公,孝公在朝殿与商鞅纵论天下治国经纶,景监作陪。当时孝公端坐,商鞅、景监长坐(即把膝盖跪于地双足垫于臀下),自晨昏畅谈至日暮,商鞅说到激扬处忘形于礼,起身立于殿中侃侃而谈,浑然不觉。景监长跪一日,身心俱疲,见君臣并无结束之意,遂频频向商鞅暗使眼色,意即打住。但商鞅并不理会,直至二更才由孝公打断,赏赐御膳而去。席间商鞅问景监为何频使眼色,景监道我跪得浑身都麻木了,酸软如泥,你倒站着说话不腰疼。后来这句话就流传下来了。

相关文章

  • Fields奖得主:Okounkov, Perelman, Tao and Werner 8月22号,在Madrid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开幕式上,公布了此届的Fields奖得主,他们是: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安德烈·欧克恩科夫...
  • Heroes in My Heart By ukim@BDWM 一本写数学家的八卦的小册子,非常值得一看。 点击下载: PDF Version: Heroes in My Heart By ukim@BDWM。 ...
  • ICM 2006和Fields奖 ICM(国际数学家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是数学界最重要的会议,2006 ICM将在今年八月22号到30号在西班牙的Madrid举行。每届数学家大会...
  • 系列故事 —— 数学家和哲学家 数学家系列故事,以前有一个很经典的系列:Heroes in My Heart,作者是ukim@BDWM,下面是它的前言部分:   给那些喜欢数学和不喜欢数...


© zhiqiang for 阅微堂, 2010. | 链接 | 0条评论

玩聚SR 是一个追踪各种社会化媒体,实时发现IT人都在分享和推荐什么的工具。点击阅读八卦频道热文。
手机请登录移动版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Sent to you by l5g via Google Reader:

 
 

via 玩聚SR|最佳 by 左岸读书_blog on 1/9/10

玩聚SR还知道:
左岸读书_blog发表于2010-01-10 07:35:43

原文: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来自: 俺的趣闻部落格
作者:阿国

漫画,是以简练的手法直接表露事物本质、特征的绘画。它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习惯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和形式。有较强的讽刺、歌颂、抒情、娱乐、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并善于表达作者对世事人情的看法,尤以讽刺与幽默见长。在生活中,常常只要一张漫画就能把一个事件刻画得淋漓尽致。就比如下面的这些哲理:

鱼饵就应当符合鱼儿的胃口,而不是钓鱼者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思想的巨人,通常是行动的矮子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脑袋之所以是圆的,那是为了满足我们不断转换思路的需要。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要做什么,但是知道了以后,仍然会不做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我们并不是拥有太少的时间,而是拥有太多我们不用的时间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请在点餐前注意价格!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踏着别人的脚步前进,超越就无从谈起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安全无小事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找解决方案要比纠结原因的优先级高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质量"迎来的是顾客的再次光顾,而非卖出去的货物的再次光顾。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彼此尊重才能达成彼此的理解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帮助别人成功,本身也是一种成功!!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

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真正的创新只有在经历过擦肩而过后才能实现~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想要看得清楚,其实只要换个视角就行~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如果自己脚上没磨出老茧,就不要(拿鞭子)赶别人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总能找到这样的爱斯基摩人,他们拼命教导非洲的居民该如何生活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过多的会议是一个糟糕的组织明显的标志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没有辛勤的劳动,就没有闲暇时的快乐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践行你的承诺,并且争取做得更好

以漫画的方式解读人生的哲理


左岸读书_blog by 左岸 Copyright © 2008-2010 致力于美好的读书体验。手机访问:http://wap.zreading.cn

也许您还喜欢这些:


玩聚SR 是一个追踪各种社会化媒体,实时发现IT人都在分享和推荐什么的工具。点击阅读八卦频道热文。
手机请登录移动版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